2024-04-25 13:03:20 文章编号:462 最新资讯

据第一财经报道,4月16日,上海城超发布《告知书》,宣布公司经营举步维艰,决定自2024年4月16日起停止所有门店的经营。

上海城超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打经营世界各地风味美食,是上海乃至长三角规模最大的进口食品与日用品超市之一。不少网友感到很突然,有网友表示上周末才刚去过。

供应商:凌晨收到闭店通知

供应商凌晨惊闻闭店消息经营困境公司决议解散突

据第一财经报道,上海城超一位食品供应商表示,上个星期还在正常供货,今天凌晨公司收到城市超市闭店的邮件,他们和城市超市合作多年,本来十分信任,感觉这次闭店很突然。

他们也是今天才知道城市超市关店的消息,所以只能拉上围栏、关停电梯。

购物卡售后服务

如果还有城市超市的多余购物卡,该怎么办呢?

据新闻晨报报道,记者在现场的通知上看到,城市超市给出的方式是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城市超市CITYSHOP,点击右下角我的城超,再选择联系客服。人工客服在线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有需求的顾客需联系客服预约后前往兑换点。

记者联系人工客服后,对方表示,城市超市由于持续亏损,被迫全面停止营业,有多余购物卡的需提供持有的卡号和照片。一旦预约成功,顾客需前往青浦区的一处线下兑换点进行兑换。线下兑换点从4月22日期提供兑换服务。

对于是否全额退款的提问,客服表示兑换的是商品,且需要顾客提供购物卡的原购买渠道和计划兑换的大致金额。

多家超市巨头宣布部分闭店

事实上,当前,多家上市超市企业业绩不佳。例如永辉超市预计2023年亏损13.4亿元;而人人乐也预计2023年亏损4.7亿元—5.2亿元。

沃尔玛、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等多家知名连锁品牌旗下门店部分闭店。根据冯氏集团近期发布的零售及电商行业研报,永辉超市今年总共关闭了至少16家门店。

专家:线上占比越来越大

新零售专家、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表示,当前零售市场已经演变成全渠道模式,线上零售模式占比越来越大,这给很多依赖线下经营的商超企业造成了压力。

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业态,例如一些专卖店模式等,也抢走了超市的市场份额。

鲍跃忠认为,超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线上线下融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红星美凯龙欲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红星美凯龙欲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起于2011年的“商业地产热”,发展至今已是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在住宅限购政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似乎成为了众多“相干”或者“不相干”企业的“救命稻草”。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4月26日在北京宣布,红星美凯龙集团全面进军商业地产领域。根据其公布的信息显示,这家一直致力于开发运营家居建材购物中心的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发城市综合体和商业购物中心。

红星商业复制“万达模式” 2020年欲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根据4月26日红星美凯龙方面发布的商业地产的规划,人们会发现发现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宏伟“蓝图”。

据红星商业副董事长张华容介绍,红星商业未来的核心产品是以“红星国际广场”命名的城市综合体和以“爱琴海”、“晶海”、“星银海”命名的购物中心,“我们 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福建、昆明等全国21个城市进行了27个综合体项目的开发,未来3-5年将会有近5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跟大家来见面”。

对于城市综合体项目,红星地产总裁谌俊宇向网易财经表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项目“涵盖了购物中心、红星太平洋影城、国际高尔夫会所、婚庆大世界、星级酒店、精品百货等业态,让单一的购物行为变成集娱乐、餐饮、商务、家庭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体验”。

纵观红星商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不难发现除添加了红星美凯龙“起家”的家居卖场外,城市综合体其余配套项目基本是复制了万达广场的“万达模式”。如万达广场一般会有配套的万达影城,而红星商业方面也在不久前与四川省电影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打造”自有影院品牌红星太平洋影城。

对此,红星地产总裁谌俊宇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红星商业的模式基本和万达模式基本一样”。

此外,网易财经还发现,在红星商业“亮相”的管理团队中,包括红星商业副董事长张华容、总经理贾涛在内的7位高管此前曾在万达集团内部任职,几乎占红星商业管理团队一半以上。

对于红星美凯龙做商业地产,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向网易财经表示,现在判断其能否成功还为时尚早,“作为从来没有运营过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红星商业来说,其商业地产的定位、功能、主力店、建筑形态、营销模式都是决定其未来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据网易财经了解,目前中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凌波就曾指出,“开发商在开发城市综合体的时候追求高速发展,同质化、甚至恶性竞争非常严重。千店一面,千城一面是目前城市综合体发展弊病”。

有 调查显示,2011年至2015年,全国20个重点城市新增城市综合体总量将超过1.6亿平方米。仅苏州一地,正在规划、建设和已经完工的综合体就达25 个。杭州也号称要打造大大小小的城市综合体上百个。上海在2011年至2013年,将新增50多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成都,在建和立项的城市综合体达到88 个。有的县级市也有10多个综合体。

此外,目前大部分中国的商业地产均存在亏损现象。兰德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上市房企的商业地产持有性物业租金收入,一般占其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5%,而经营利润则大都为负,特别是开业不久、正处于培育期的商业地产,八成以上亏损。

而对于红星商业未来“8年内在60个城市建成100个购物中心”的计划,赖阳表示,战略与现实是不可对等的,“能完成三分之一就相当不错了,我估计最后的完成目标在一成 左右 ”。

家居业务寒冬持续 关门闭店消息屡见不鲜

对于此次进军商业地产,虽然红星美凯龙集团相关负责人一再向网易财经强调,这是集团方面“开辟”新业务领域的举措,商业与家居是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此次并非战略转型,也不会有任何放弃和缩减家居板块的规划。

但是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家居市场目前仍处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中,而且目前还无法得知这场“寒冬”结束的时间。

就在去年,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建材巨头家得宝关闭其在华所有门店,随后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百安居又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而被告上法庭。与此同时,本土 家具 建材卖场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关门闭店的消息屡见不鲜。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部分门店由于生意不佳,租户难以盈利,不得不关门歇业。去年8月上旬,红星美凯龙广州琶洲店提前结业;8月底,南京奥体红星店正式撤店;9月初,常熟红星美凯龙商户数量锐减。

居然之家集团总裁汪林朋曾表示,“2012年是家具业最困难的一年”。然而进入今年,家居企业所遭遇的“寒流”并没有好转,今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2136亿元,同比下降了2.43%。

对此,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表示,建材家居卖场经过十年的扩张,已尽显疲态,卖场过剩已成事实。

据秦占学介绍,由于前些年房地产持续升温,从2010年起,不少知名的家居大卖场开始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土地争夺战”,跑马圈地成了家居大卖场最热衷 的游戏。继后由于盲目扩张和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剧,全国各大建材家居卖场已出现出租率下降、招商困难、管理人员频繁变动、租金难收等问题。

而据网易财经了解,其中尤以红星美凯龙的扩张最为迅猛,据统计,红星美凯龙旗下的门店数量,以平均每年约10家的速度增长,截止目前,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开设的家居店达到117家。

此外,网易财经从红星美凯龙家居方面获悉的消息显示,根据其最新规划,到2020年红星美凯龙家居在全国门店数量将增加至300家,该计划超过此前红星美凯龙方面公布的“2020年家居卖场将达到200家”的目标。

增加的门店扩张计划似乎向外界昭示了红星美凯龙方面并没有放弃家居板块的打算。但业内人士指出,在家居产业没有复苏迹象的背景下,“不能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或成为车建新这个红星“掌舵人”加速进军商业地产的解释。

住宅项目反哺商业地产 红星集团或将面临资金压力

“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300家家居卖场和100家商业购物中心”,这是红星美凯龙集团近8年的规划。除此之外,红星美凯龙集团还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就将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数量提升到50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红星美凯龙的家居卖场数量为117家,包含家居卖场和购物中心的城市综合体在建项目为27家。这意味着按照红星美凯龙的计划,未来8年时间内还将新建超过150家家居卖场、70家购物中心、20家城市综合体配套项目。

而 上述计划的建设无一不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以购物中心为例,按红星地产总裁谌俊宇向网易财经的介绍,除开拿地的成本,红星商业购物中心建设成本在4000 元/平米左右,按其主打购物中心项目“爱琴海”15万平米的平均面积计算,红星商业一家购物中心的建筑成本在6-7亿元左右。

巨额资金需求怎么解决?红星美凯龙商业副董事长张华容称,红星美凯龙商业地产在资金上“有足够的准备”,而商业地产未来的资金募集方式不排除票据等形式,“公司一半左右项目是与当地开发商合作,这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土地上的成本”。

此外,谌俊宇还向网易财经透露,目前红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许多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收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在这些城市我们基本是零成本拿地,比如我们会以当地地价五成左右的价格拿地,而配套的住宅、商铺出售则会让我们的资金迅速回笼”。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网易财经表示,之所以城市综合体项目受到地方政府欢迎,“起码保证了项目在建设和开业初期可以为当地财政提供税收增长,项目旗下的诸 多业态还能促进当地就业带动周边房价上涨,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快速的建设模式符合了地方政府领导追求短期政绩的需求”。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红星美凯龙集团也许仍面临资金的压力。数据显示,去年9月,红星美凯龙公布201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拟发行金额为9亿元,期限5年,发行时间为9月21日。而就在22天前,该公司刚刚发行了今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募资6亿元,期限3年。

对于频繁募资的原因,红星美凯龙方面表示是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但除此之外,募集说明书还显示了红星美凯龙家居板块存在严重的资金链隐患。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月底,公司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在内的各项有息债务合计已达104.60亿元,相当于公司同期净资产的164.15%。此外,截至2012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为71.50%。

而其2009、2010和2011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91%、75.54%和73.37%。分析师指出,红星美凯龙的高资产负债率使得其可能面临包括资金周转困难、筹资能力不足、综合偿债能力下降等诸多风险。

广东国美电器门店已全部关闭电器巨头如今已失往日辉煌

现如今,不少行业巨头面临巨大危机,最为电器的巨头国美现经历这样的磨难挫折,随着国美电器在广东省内最后一家门店的关闭,广东国美电器门店已全部关闭。曾经的家电零售巨头已失往日辉煌,它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吗?一起去瞧瞧吧。

广东国美电器门店已全部关闭

在10月17日,国美电器在广东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这个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电器巨头,如今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疫情等因素的打击下,它的运营状况每况愈下,令人扼腕叹息。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国美电器决定调整战略,缩减实体店数量的规模,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只有北京总部和一些重要城市的实体店得以保留,其余的实体店都在这场战略调整中黯然退出。

国美电器,曾是中国家电零售业辉煌的一颗璀璨明星,自1987年诞生以来,已有35载光阴。上世纪90年代末,它如一匹黑马,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规模效应,在中国家电市场迅速崭露头角。进入21世纪伊始,国美电器通过成功上市和拓展海外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中的地位。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其他竞争者的不断进步,国美电器的经营状况逐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有供应商反映,国美电器拖欠了他们的货款尚未有任何进展。华南的一位家电供应商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听到任何关于还款的消息。”另一位供应商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和不满。这些供应商坦言,由于国美电器的欠款行为,他们的正常运转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国美电器的合作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除了供应商之外,一位与国美关系密切的业内人士也透露了关于国美电器内部的一些情况。他表示,一些地区的分公司从去年11月到现在一直没有发放工资,甚至有些地区仅正常发放工资到今年1月,之后便再无下文。国美内部已鲜有员工,大多数员工只能处理诉讼和仲裁事务。

对于上述情况,国美方面截至发稿前并未作出回应。根据公开信息和分析,国美电器在削减实体店数量之后,可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线上业务的发展中。国美电器还面临着供应商欠款等问题的困扰,这也让公司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国美电器,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一座重要山峰,如今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市场竞争与经营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它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重振昔日雄风。是拓展线上业务,拥抱电商时代,还是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这都给国美电器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一切,国美电器唯有积极应对,寻求创新与突破,才能在家电零售业的未来发展中再次崭露头角。

国美电器必须认真审视内部管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员工薪酬和福利的妥善方案。一支稳定且团结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国美电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美电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调整战略、积极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国美电器还需要关注内部管理和员工福利问题,凝聚人心,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突破口。

我国59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超265万亿元是银行业经济的主要力量

大规模基金难抓“碎片化”机会景气度投资“看不上”AI

自然资源部建议取消地价上限是怎么回事还建议取消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

河南老君山免门票活动是假消息老君山免门票是100元每个人

澳洲零售业凉凉,大量人员失业!满面愁容:全被这两家企业干掉了

专家警告称,澳洲零售商即将走向末日,直指亚马逊和Aldi是残酷的入侵者。 在过去的一年,Harris Scarfe、Bardot、Roger David、Napoleon Perdis等家喻户晓的澳洲品牌正在消失,上百家门店关闭,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据《每日邮报》报道,随着澳洲零售业增长达到自1990年代初期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它们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知名企业家Dick Smith认为澳洲零售业前途“一片黑暗”,他甚至说道:“最终我们只剩下亚马逊和Aldi,基本上,所有澳洲公司都要倒闭,就算存在,也会被海外公司接管。 ”知名企业家Dick Smith上个月,成立于1849年的Harris Scarfe宣布清算,全澳至少21家门店关闭,消息一出,澳洲消费者倍感惊讶。 Smith表示:“我不知道大型百货商店能维持多久,但并不看好Coles、Woolworths、David Jones和Myer这类巨头未来的发展。 ”2015-2017年,Myer关闭的店铺面积达到平米,悉尼Hornsby门店艰难经营40年后,终于宣布周日关闭。 David Jones自2014年以来一直由一家南非企业集团拥有,和最大的竞争对手一样,也在苦苦挣扎。 Smith预言,亚马逊和Aldi会让成千上万的澳人失业,“亚马逊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确实很聪明,但也很贪婪,全球化给澳洲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廉价产品,澳洲本地零售商根本无生存空间。 ”他认为,海外零售商比澳洲本地零售商也聪明,“美国人和德国人比我们聪明,我们没有人可以与他们竞争。 ”Smith还表示,Aldi的人力成本只有Coles和Woolworths的一半,如果这两家想要竞争,就必须解雇一半的员工。 此外,他指出,Aldi的商品少且全球采购,比如从阿根廷进口的花生酱,售价只有Coles或Woolworths的一半,如果澳洲超市也这么做,就会被视为不支持本地供应商,从而失去商誉。 “但没有人知这样指责Aldi,甚至还认为Aldi是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人们就是崇拜便宜的Aldi。 ”


相关标签: 新鲜到家人生第一份工作4月吃什么法律支付沃尔玛新民晚报人人乐可以很胖东来华润万家上海高能小子终极装备花样游广州伴随成长的中国味品牌永辉超市鸡蛋卷你好新闻跳槽那些事儿万物尝鲜节现在你最想逃离什么河南美好进口食品经济一直在身边大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