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 17:46:55 文章编号:1 最新资讯

封城院士李兰娟

引发舆论热议抗疫英雄李兰娟院士打造医疗公司冲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时,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兰娟院士可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传染性更强的病毒,李兰娟院士提出封城的措施,及时控制了病毒范围。其卓越贡献不容否认。

被质疑的李兰娟

今年3月27日,树兰医疗提交上市申请,引起网友热议。树兰医疗的创始人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丈夫郑树森,他们的医学贡献受到质疑。据悉,2013年成立的树兰医疗主要涉及医疗服务、教育与保健领域。其核心业务是健康医疗,占收入七成以上。

从2021年至2023年,树兰医疗出现明显亏损。2021年亏损8228.9万元,2022年亏损1.11亿元,2023年亏损1725.2万元。网友猜测,树兰医疗2020年营收超16.18亿元是否发国难财。

树兰医疗解释称,亏损是因医院网络扩张和两个分院处于爬坡期。他们预计2027年进入回报期。李兰娟院士和郑树森已辞去树兰医疗职务,目前由李院士的两个儿子掌权。

年轻人接班,树兰医疗变味

李兰娟院士的两个儿子接班本属正常,但网友深究后发现树兰医疗已变味。专业人士估值树兰医疗约85亿元,虽然亏损,但政府补贴1011.8万元、1043.5万元和9362万元。亏损状态下,树兰医疗仍在飞速扩张。

多年来,树兰医疗和李兰娟院士也遇到质疑,影响最大的是2020年李兰娟院士荐药不产药事件。当时,李兰娟院士推荐自己儿子公司生产的药,但该药仅处于体外细胞初步测试阶段,还未进行人体试验。

结语

李兰娟院士的卓越贡献值得肯定,但其参与的树兰医疗在申请上市过程中引发的质疑也在警示公众。医疗和商业结合需谨慎,避免公众信任危机。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篇一: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篇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抗疫英雄有哪些人及事迹

1、 何建华。

男,蒙古族,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级警长。为配合防疫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巡逻防范工作。

2、包长命。

男,蒙古族,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卫生室乡村医生。2003年曾经参加过阻击“非典”战役。疫情期间,身有残疾的他勇敢冲在防“疫”一线,承担起全嘎查30多名返乡人员的排查和健康检测工作。

一身白大褂、一只口罩、一副手套,就是他的全部“防护”装备。2020年1月27日,他突发脑出血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线,生命定格在了50岁。

3、秦红。

男,生前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西宝龙山嘎查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他一直冲锋在前,带领嘎查两委成员,第一时间组建起“村干部+党员+乡医”的防控“尖刀班”,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防控网格,采取“包组连户、责任到人”的方式。

做到找到人、管住人、守好门。2020年2月2日清晨,已经9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的秦红,倒在了距离村部300米的乡村小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8岁。

4、王玉柱。

男,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查干宝浩嘎查驻村工作队员。疫情发生之后,王玉柱第一个报名,主动请缨坚守一线。

敲开车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连续17天,他几乎“钉”在了堵卡站。2020年2月16日,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发作,王玉柱在去医院救治的途中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5、滕逸鹤。

女,生前系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一中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与社区干部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入户排查、站岗值守、组织调度、筹集物资,用实际行动筑牢社区防疫防线。2020年2月21日,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7岁。

抗疫英雄事迹简短精选3篇

1、篇一: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医院院长,他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这个抗疫最前线,既是领导者,也是战士。 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他每天处理上千个电话和无数紧急事件,甚至无暇照顾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 尽管心怀愧疚,担心妻子的安危,张定宇依然选择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他说:“我或许是个好医生,却不是个好丈夫。 我们共度了28年,我也害怕失去她。 ”这位坚强的男性,在面临失去挚爱的恐惧时,眼中也不禁湿润。 每天只休息两小时的张定宇,正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在时间前面,完成重要任务;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救回更多生命。 ”张定宇院长的无私奉献和无畏勇气,展现了英雄的本色。 2、篇二:在1月29日的媒体采访中,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明了坚定的决心:他决定让所有参与抗疫的医生轮换休息,而由科室内的共产党员接替他们的工作。 他强调,共产党员在宣誓时承诺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在紧急时刻,他没有给党员们选择,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张文宏的这番话充满了正能量。 尽管他因这番言论意外成为“网红”,但他选择拒绝采访,因为他认为:“多一些时间,我们就能多救一个病人。 ”3、篇三: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她以治疗传染病、特别是新发突发传染病而闻名。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她提出的防治措施对浙江省的抗疫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武汉疫情扩散的严峻形势,她顶住压力,多次建议采取封城措施,以保护国家的健康安全。 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控制了病毒的传播,挽救了无数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前往武汉,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这位年过七旬的医生,连续七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担心一不小心就会失去患者。 她率先推荐使用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病毒。 为了尽快找到疫苗,她带领科研团队日夜奋战。 李兰娟院士是我们生命安全的守护者。


相关标签: 传染病2019未来科学大奖新闻郑树森一直在身边李兰娟人生第一份工作美好非典